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一18:30,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栏目报道——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 长江边有座“木材超市”,以木材为聚焦点,展现集团经营发展新成效。
原文如下:
中国是木材消费大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木材。而全国最大的进口木材集散地就在苏州张家港港。春节港口不打烊,木材装卸依旧繁忙。
上午十点,在张家港港码头的14号泊位,一艘原木货轮正在卸货。这艘船来自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海上航行了12天后来到张家港港。
“太和轮”单船指导员郭学锋说:“这艘‘太和轮’装载了总共26000立方木材。木材品种比较多,有胡桃木、榄仁木、唐木、红橄榄……总价值6000万元左右,在张家港大约花四天时间卸载完。”
张家港港是远近闻名的进口木材集散地,几乎每周都有一到两艘原木货轮漂洋过海而来。春节期间,预计就将有三艘木材货轮到港,总量达到6万立方。港口进口木材以阔叶木材为主,主要用于制作实木地板、高档家具、工艺品、乐器等。由于大小不一、长短各异,木材装卸颇有难度。为了降低损耗,以往都需要工人下舱、人力捆扎,常常险象环生。
全国劳动模范、张家港港务集团门机司机黄强说:“木材是圆柱体,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它非常滑。一头提起来成一定角度之后很有可能滚动,会造成人身安全风险。”
为改变这一情况,张家港港在2020年自主研发了“抓木机加专用托架加无线遥控抓斗”模式,并在木材出库作业时采用落驳遥控脱钩工艺,实现了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黄强说:“现在,舱内没有人,只有一台抓木机。抓木机的爪子、木材抓斗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卸船作业效率提升了20%,单作业线的效率提升了64%。更重要的是,作业安全性得到了更好保障。”
卸载完成后,每根木材会被挨个测量打上标记,随后就要转运入堆场搬上“货架”了。
张家港港务集团生产业务部经理吴承说:“这里是就是我们的木材堆场,面积足有50万平方米,相当于70个足球场那么大,可以同时堆放50万立方米的木材。”
江苏台记者郭艺问道:“这么多木材我们怎么管理?”
吴承说:“每一支木材上面都有唯一的信息编号,比如像这个4-58,4代表4号堆,58代表第58根木材,172代表它的长度,54代表它的直径……我们会把它录入到我们的全要素智慧管理系统里面,能够很方便快捷地查找到每一支木材。”
金丝柚、菠萝格、红橄榄……堆场上的木材足有300多种,来自大洋洲、非洲、东南亚等地。这里就像一座“木材超市”,每天吸引近2000位木材贸易商进出港内就地取材。广东客商黄汉朗就是其中一位。今天,他们来对刚刚到港的菠萝格进行验货。这种木材具有耐腐蚀、纹理细腻、色泽优美等特点。
广东客商黄汉朗说:“这种木材价值是1万多元一根,主要用途是室内装修、古建筑。我们全年进口量大约在20万方到40万方之间。张家港是中国的木材集散地,只要你想找,这边都能找得到所有的木材。”
被选中的木材会通过便捷的水路、公路继续运往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主要木材产业集聚区。作为长江沿线首批正式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张家港港1983年迎来第一艘国际原木海轮。40年来,依托长江下游良好的港口条件、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全球嘉木汇聚于此。如今,张家港港每年有上百艘原木货轮进出,年均装卸木材300万立方,带动周边发展形成完备的木业全产业链,辐射下游商户2000多家,产业规模超750亿元。
张家港市木材行业协会秘书长何应化说:“张家港的木业产业可以说是伴随港口的物流服务从无到有。我们已经在港口周边形成了17个木材交易市场、70余家木材加工厂,带动直接就业人员超过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