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打造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升级版
日期:2014-07-04 |  来源:苏州港口集团  |  发布者:suzport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除上海自贸区外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全的特殊监管区域。太仓港综合保税区于2013年5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32个、江苏第9个综合保税区,享受洋山保税港区的有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是距离上海自贸区最近的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位于太仓港集装箱码头后方,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一期封关验收面积0.85平方公里,划分为口岸作业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服务区和商务配套区等四大功能区。目前,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各项基础和监管设施工程全部结束,即将迎接省级预验收。
      功能政策对接洋山保税港区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工程全部完工,具备了预验收条件。5月初,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向省政府和南京海关提出了预验收申请。
      根据国务院批复,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有关税收、外汇政策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凡进入综合保税区的国内货物入区即退增值税;国外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暂不征收进口环节的相关税收,进入国内销售后再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区的设备、原材料、基建物资免征进口关税;区内企业之间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在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内可以开展九项业务:存储进出口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 以及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等。太仓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扶持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距上海自贸区最近的综合保税区
      3月27日,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与太仓市政府签订了沪太口岸合作机制备忘录,约定在口岸合作、对口交流、沪太通关一体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这是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又一务实举措。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区,是国内距离上海自贸区最近的特殊监管区之一。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周边交通体系发达,G15、S80、S48等多条高速可直达综合保税区或在附近通过,距离上海市中心和虹桥枢纽,以及苏州、南通市区均只需1小时车程。在建的沪通铁路规划有太仓港支线,距离综合保税区约2公里。
      全面发挥海港待遇效应
      继“光洋”号等4艘集装箱班轮从太仓港开往日本后,5月19日满载944标箱的集装箱班轮“光明”号又从上港正和码头驶向日本。这是太仓港新开辟的5条日本航线,至此日本航线总数加密至每周12班,直达日本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下关、博多、门司等8个主要港口,辐射日本全境。
      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紧邻太仓港集装箱作业区,是国内少数几个与实体口岸相连的综合保税区。太仓港是国内唯一享受海港待遇的长江内河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开通内外贸航线120多条,今年前4个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9.9万标箱,同比增长29.28%;完成货物吞吐量4792.65万吨,同比增长33.72%,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增幅居全国港口前列。今年下半年,太仓港还将加密台湾地区航线、开辟东南亚航线,至年底太仓港近洋航线总数有望超过20条(班)。不断加密的近洋航线为太仓港综合保税区集聚货源,开展国际采购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拓展“区港一体化”操作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口岸行政服务优质高效
      5月21日,南京海关副关长叶震林一行来太调研太仓港三期码头运营和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情况,对综合保税区建设成果表示肯定。他表示,南京海关十分看好太仓与上海的对接合作,将予以积极支持和帮助,推进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尽早通过验收。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口岸部门全部进驻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联检服务大楼现场办公。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能够提供工商、税务、商务等一条龙高效服务。滨江新港城承担  着提供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生活服务的重要功能。新港城3.6平方公里的核心区配套齐全,餐饮酒店、超市卖场、学校医院、邻里中心等各种生活性、功能性设施一应俱全。
        三大策略打造综合保税区升级版
      封关运作后,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将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加速推进区港融合,大力发展物贸经济,打造综合保税区升级版,全力为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一是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上海自贸区,是国家在新时期顺应全球经济新秩序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紧邻上海,港口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对接上海自贸区的独特条件。经过半年多的运行,上海自贸区已经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制度。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要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已经形成的能够转化落地的制度创新成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和监管体系,特别是在海关监管制度方面,争取有部分海关监管新政策在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实行,最大限度实现通关便利化。为了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在战略规划上做好对接,重点是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载体的规划建设,形成与上海自贸区相配套、相衔接的物流基地、制造基地、外包基地。在产业定位上形成错位发展,突出发展以国际采购、国际配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 以大宗物资和中高端消费品为主体的货物贸易,承接好上海自贸区金融外包,仓储物流等产业的转移。
      二是加速推进区港融合。如何发挥港口的优势,是运作好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的关键。港口是龙头,综合保税区是平台。太仓港全面加强了与上海港务集团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太仓港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的地位。借鉴上海自贸区在区港货物操作方面“先入区、后报关”等便利化监管模式,推动关检合作“三个一”试点工作,探索太仓港综合保税区与太仓港之间货物流转的一体化监管,逐步建立以实货监管为基础、以企业管理为依托,以科技应用为手段,运作更自由、管理更宽松的信任监管环境。对太仓港综合保税区简化卡口货物申报验放手续,实行分类查验、分流查验等创新监管办法。发挥综合保税区“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等政策优势,增强太仓港对国际采购商、船公司的吸引力。在吸引更多货物从太仓港进出的同时,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入区开展增值服务,比如进口装备、工程机械、国际消费品等,招引具有市场运作能力的主体公司,培育专业化交易市场,构建进口商品分销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物贸经济。依托港口优势,进一步做大以国际采购、保税仓储、分拆集拼、分拨配送等为特色的高端物流业态。重点拓展对日的国际采购和进口配送业务,吸引国际采购商在区内集货出口,引进物流运营商设立分拨基地。拓展太仓港综合保税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实施货物状态监管的基础上,突出以高档商品、机械装备、大宗物资为主要产品,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努力寻求政策支持和业务试点,积极引进国内外最新业态和经营模式,注重引进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高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