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营发展 > 市场资讯
【钢材】钢企寒冬“白菜价”还将持续 银行直言拒绝放贷
发布时间:2015-09-18 10:10:00 |  来源:央广网财经9月17日消息 记者 陈进  |  发布者:suzport

近日,一则“武钢子公司重工集团45名职工赴武汉化学工业园当协警”的消息,将各界目光拉回到国内钢铁行业。

而这一举措,被理解为钢企逢山开路的企业“自救”行为。

进入2015年,钢材价格延续下跌趋势。根据中钢协统计数字,上半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2014年年底的83.09点跌到6月末的66.69点,降幅19.7%。今年钢材价格指数降幅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降幅,到了有指数记录以来的最低点。

国内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量有多大?钢企的“自救”举措效果如何?新一轮国企改革会在多大层面上触动钢铁行业坚冰?

自救:盈利呼声弱小 钢企纷纷“自救”

在国内钢铁行业深陷寒冬的背景下,各钢铁企业纷纷出手“自救”。三大钢铁央企之一的武钢集团日前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其子公司重工集团45名员工赴武汉化学工业园转行协警,并进一步表示,接下来还将陆续提供协警、保安和物业等超过300种岗位吸纳重工优秀员工。

此一消息,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钢企自救的“自选动作”。钢铁行业分析师认为,这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常规做法。

今年7月,第三方电商平台“积微物联”网正式上线,这是攀钢集团斥资4.8亿元打造的B2B电商平台。在钢企普遍盈利困难,攀钢巨资布局线上的做法也并未受到热捧。

上线之初,积微物联商品跨出钢制品,生活超市同时布局。积微物联股东攀钢集团成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台主做非钢材产品,钢材产品也不以攀钢为主导。

攀钢此举,并未赢得业内看好,“什么都卖”的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想要从阿里巴巴和京东这样的成熟电商虎口夺食,下场显而易见。“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分析师表示,“传统制造行业做电子商务,本质上是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延伸。”

16日,央广网财经记者发现,积微物联平台上的“生活超市”一栏链接已经打不开。

今年以来,传统制造行业也纷纷转身布局线上,而正如刘新伟所说,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钢企,做电商并不占优,“不要说做综合性电商,想从阿里巴巴、京东虎口夺食,即使是单纯去跟找钢网等纯粹电商竞争,积微物联也处于明显下风,”分析师表示,“传统生产企业转身布局线上平台,很大程度上只是销售和流通环节的延伸。”

上线首日,积微物联钢材类产品成交400吨。业内人士称,这一数字并不乐观。

仅仅从体量上比较,传统钢企布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

另外,9月9日,柳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广西国资委从广西钢铁全部减资,柳钢退出广西钢铁,广西钢铁成为武钢的全资子公司,同时将广西钢铁的注册资本由现有的468.37亿元调减为80亿元。“柳钢股份大股东撤资广西钢铁”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业界震荡。

而此前,广西钢铁集团的成立还被视为两大钢铁集团联合重组的标志性时间。此次柳钢抽身离开广西钢铁集团,也被业内解读为武钢和柳钢两大钢铁集团“分手”的前奏。

融资:深冬已至 钢企融资困局重重

16日,12mm螺纹钢现货价格在2100元/吨上下,折合1.07元/斤,与市场上白菜的价格相仿。“现在提寒冬的概念,并不能完全凸显国内钢铁行业艰难,”分析师说,“应该是深冬。”

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实现利税390.5亿元,同比下降14.1%;同时,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42.6%的企业亏损。

日前,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公布了半年财报。上半年,山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435933.92万元,同比下降6.80%;营业利润335117.05万元,2014年山钢集团净亏损129191.58万元。

宝钢上半年财报披露,上半年,营业收入80771(百万元),同比下降1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74(百万元),同比增加0.65%;柳钢上半年营业收入658774万元,同比下降2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98万元,同比下降393.83%。

深冬一说,名副其实。

从生产要素角度划分,钢铁行业分属资金密集型,对于资本有着极大需要和天然的追逐欲望。然而,多家银行从业人员向记者反馈,现在包括钢企在内的房地产相关行业贷款一概不批。“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钢企贷款一律驳回,”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央广网财经记者,“没办法的事情,贷出去很难回收。大概2012年看开始实行了。”

融资方面看,情势也不容乐观。钢铁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行情持续走低,前景不被看好,贷款不被授信的局面下,发行企业债成为必然。

以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2015年6月最新评级结果仅为AA。该机构表示:跟踪期内,虽然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同时需求下降导致行业亏损仍较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认为,钢企深陷亏损泥沼难以自拔,一方面是引导失误,一方面完全是自食恶果,“过去,钢企是赚了很多钱的,但钱都拿来干嘛了?一窝蜂的去搞房地产,产能过剩,今天的困局是必然结果。”

分析师表示,当前全球钢铁行业都处于产能过剩阶段,“产能利用率处于75%以下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从业人士向央广网财经记者透露,“峰值时期,各家钢企躺着赚钱,疯狂的拉高钢铁产能。现在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可能超过40%,严重的产能过剩,导致了钢铁白菜价现实。”

曾经贵为山西省最大民营企业的海鑫钢铁辉煌一时。但随着行业寒冬的侵袭,2014年11月,海鑫钢铁宣布破产重组。今年5月28日,海鑫破产重整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参会的752家债权人申报的债权总额约为233.6亿元。据申购机构报告,截止2014年11月12日,海鑫钢铁集团经审计后的总账面资产为59.66亿元。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当听说海鑫负债超过233亿元,而账面实际资产只有60亿元时,一些债权人忍不住当场痛哭。”

养老:企业办社会 养老成沉重包袱

企业办社会,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用在如今的大型钢企身上却格外合适。企业办社会问题的突出表现是沉重的离退休职工养老问题。随着企业盈利状况持续走低,养老成为牵绊钢企脚步的沉重包袱。

分析师认为,钢企办社会,养老问题尤为突出,这也成为牵绊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企》杂志2013年曾撰文表示,中央企业有超过8300多个医院、学校等社会机构。同时,国有企业负担超过1600多万名离退休职工,这些国有企业离退休职工一年的基本养老额外补充就要400亿元。

一定程度上,养老负担拖住了国企改革的脚步,养老机制亟待改革。“为国有企业改革铺平道路,”分析师这样评价养老机制改革,“,但不能把养老问题简单的甩给政府,最有效的是政府和企业携手,多措并举。”

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炉。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在吹风会上表示,在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时,将实行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政策,“主要考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后,国有企业在职和退休职工缴费形成的资金缺口,如果简单地通过提高在职人员养老金缴费率的方式提高,实际上是将这部分负债转移给下一代人,不尽公平。将部分国有资产权益划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有利于解决代际公平问题和缓解未来养老金缴费的压力。”

出路: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革新技术

中钢协最新统计数字显示,1-6月份,钢铁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5.98亿元,同比减少279.09亿元,下降11.75%。仅就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为例,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910.12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民间投资1489亿元,同比下降13.1%,降幅高出全行业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总投资77.95%,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贷款难、融资难成钢企新课题。

“不管国企还是民企,本质上都是企业,天生有着追逐资本的欲望,”分析师表示,“典型的,像日钢等一批较早引入资本的民营钢企,由于机制灵活,使用期货对冲等金融工具的手段也更成熟,他们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并未显得如此尾大不掉。”

陈乃醒认为,一方面,低端产品大量堆积,且继续生产;另一方面,高端精细特需钢材仍需大量进口,可以说,产能过剩只是相当部分钢企技术落后的表象。

“个人认为,当下再谈消费拉动内需不现实,投资拉动实体经济才是出路,”陈乃醒告诉记者,“该投向哪里?就是制造业升级,重视科技生产,转变生产方式。”

陈乃醒认为,钢企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低,简单重复严重的问题,“设备陈旧,污染严重,国内钢企粗钢布局比重太大。”

张瑞敏讲过一句决绝的话,“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对此,陈乃醒表示赞同,“我认为,钢企的出路就是忍痛割肉,摒弃简单重复,升级设备,革新技术。”关于钢企改革和出路,陈乃醒这样说。

中钢协负责人表示,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的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同时加快钢铁企业由制造型向制造服务型转变。

分析师表示,钢企“自救”首先要尊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干预,回归市场,尊重企业意图,杜绝‘拉郎配’。”

分享到: